(通讯员 孔令超、李嘉琳)为引导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生认知专业、了解专业,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发现电气之美、体验电气之荣光、畅想电气之未来,激发新生的专业认同感与科研热情感。9月20日,人工智能学院、自动化学院组织2025级本科生于教学楼B114参加中国电工技术学会2025“开学第一课”线上科普公益活动,2025级辅导员孔令超与2025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全体新生参加。
活动联合全国百家开设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高校,邀请7位电气工程领域的院士、专家,分别从电气发展历史、研究热点、学习生活等角度,重点面向大学新生普及电气工程专业领域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在前进道路上永葆奋进姿态,共同学习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把握好大学这个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主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观看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等电气工程领域多位专家学者,分别从电气发展历程、学科前沿、交叉融合、学业规划等多个维度进行讲解,为同学们系统揭开了电气工程的神秘面纱,搭建起通向专业知识体系的桥梁。李立浧院士指出: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新能源是新机遇。新时代青年应在优质电上下功夫,投入到新型电力系统的大力研发中,电气学科大有可为。

雷银照教授分享了艰苦奋斗科研经历,传递出深厚的科学家精神;李立浧、朱淼等教授高屋建瓴的学科展望,拓宽了同学们的认知边界;特高压输电、生物电工、等离子体应用、智能电网等前沿方向的介绍,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专业兴趣。辅导员宋宏宇及优秀学长的实用建议,也为新生们未来的学业规划指明了方向。

电气引航,踏浪逐光。本次活动旨在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生剖析电气工程专业的前进方向,这不仅是一堂专业启蒙课,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科学精神与工程师文化的生动传承。学院将持续推进“科教融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大学生涯规划,使学生在拓展视野中理清奋斗方向,在学习中明晰专业前景与个人目标。
【学生感悟】
观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开学第一课”,我被电工技术的实践价值与创新魅力深深打动。课上对智能电网、新能源装备等前沿领域的解读,以及专家分享的技术攻关故事,让我明白电工技术不仅是基础学科,更是支撑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的核心力量。专家们分享的电网升级、新能源装备研发等案例,不仅展现了电工技术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核心作用,更让我明白所学知识与现实需求的紧密联系。作为学生,我深刻认识到自身责任,未来会扎实掌握专业技能,以创新思维助力电工技术突破,为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5级本科生王宇轩
通过观看“开学第一课”,我深刻的意识到自己选择的专业的未来前景和光明前途。李立浧院士描绘的电力发展史和电能的魅力,徐桂芝教授讲解的医工融合交叉的创新发展和辅导员宋宏宇的大学生活建议让我明确了大学生活应该做什么、应该想什么,进一步明确了不同阶段的努力目标和前进方向,在学术道路上踏实奋进,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笃力前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5级本科生贺禹铮
电气之行,始于足下。科技之光,照亮未来。在观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开学第一课”时,我深深地被院士、专家教授们的讲解所打动。让我一个电气“小白”对电气工程有了更加立体,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我扎根电气领域、踏实学习的决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5级本科生王粟裕
本次的“开学第一课”,院士专家们宝贵的经验分享与前瞻性的学业规划令我受益匪浅。电气工程学科与社会电气化进程的紧密关系,理解其在数智化与双碳时代的使命。他们将科学精神化为一束火炬,点亮电气工程的历史,照亮新时代青年的未来。在未来学习中,我也会聚焦专业精进,认真学习相关课程知识,并利用工具夯实理论与技术基础。主动投身实践并积极参与行业论坛与学术会议,拓宽国际视野,力求将创新思维融入技术攻关,推进电气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贡献青年力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5级本科生周谋禾